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20来源: 浏览次数:

以调查研究扎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百余年的接续奋斗中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经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重要法宝”,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扎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调查研究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

调查研究贯穿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全过程,是制定正确决策、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贯彻执行决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更是检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制度的前提。制定正确的政策、科学完备的制度是增强制度自信、强化价值认同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要保证政策的正确性和制度的科学性,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科学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的要求也愈发迫切,需要立足实际、聚焦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对于国家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的调查原则,从而获取丰富真实的资料和建设性意见,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统筹谋划并整体推进立改废释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

调查研究是政策制度贯彻执行的保障。政策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不是简单的文件传达,而是要下大气力进行追踪调研,察看落实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通过科学评估、反复论证等方式及时了解政策制度贯彻落实的进度、阻力等,不断根据实践情况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同时,调研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向群众宣传阐释政策制度,让群众知晓、理解政策,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与受影响者和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以提高政策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调查研究是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是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而治理效能就是要看新发展阶段国家的政策制度是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是否能落地生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是否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这就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去洞察政策制度贯彻执行的效果,包括制度之间的衔接情况以及协同运转情况,人民作为国家治理主体地位的落实情况,防止出现政策多效果少的现象。调查研究还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将调查研究成果进行深入转化,切实转化为推动难题破解、优势转化的实际成效,做到精准施策,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推进治理效能的持续正向发展,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阶段。

用好调查研究方法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党员干部需要重视调查研究,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的成效,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没有问题意识的调研,必定会成为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形式主义调研,失去调研的真谛。而调查研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调查与研究的统一,防止出现只调查不研究的现象。因此,调查研究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制约国家治理的关键问题,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探求问题的本质和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消解矛盾的正确路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调查研究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关于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探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实事求是是进行国家治理科学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调查研究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同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要求调研者真实、全面、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不做“被调研”的被动者,也不做“报喜不报忧”的隐瞒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听真话、察实情,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收集信息和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国家治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调查研究要发扬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正式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斗争精神的重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必然会面对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需要一以贯之地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涉及历史遗留的问题或牵涉多方利益的问题,“是要下苦功夫的”。这要求广大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增强斗争本领,掌握斗争艺术,善于制定与运用灵活的调查研究策略。

调查研究要加强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要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在调查研究中加强系统观念,一方面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事物;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把握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进而更好地统筹处理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各方面关系和各方面利益。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即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这就是说,调研时既要到那些有成绩、有经验的地方,又要到那些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既要在总体上分析表面的情况,又要深入“解剖麻雀”;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言,又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在调查后做深入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之又深、细之又细的研究。

调查研究要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调查研究是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过程,需要坚守人民立场。调查研究坚守人民立场,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充分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切实担当国家主人的责任,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有助于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将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和美好意愿反映到政策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智慧和力量,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增强政策制度的回应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守人民立场,要拜人民群众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寻计问策,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来治理国家;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了解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进一步凝练为国家治理的目标所向。